折叠 编辑本段 建制坐站度层法哥部极次沿革
华蓥市华蓥境域古属梁州地,春秋战国时期为巴国属地,秦朝首立郡县制后,市境隶属随朝代更迭和政区建置调整数度变更,所属政区名亦屡有变更。其间,秦朝至隋末唐初,市境先后分属巴郡、巴西郡及宕渠郡,为褺江县、宕渠县、安汉县分治。
唐朝市境分属果州(南充郡)岳坚究办形效杆低向和宁池县、渠州(潾山郡)渠江县,合州石镜县所治。
宋时先究言由获刘画市境为广安军(宁西军)岳池县、渠江县,合州石照县分治。
元朝市境分属广安府岳池县、渠江县,合州石照县。
明代市境分别为广安州、岳池县及合州所辖。
清代市境分属广安州、岳池县、合州、江北厅管辖。
清宣统三年(1911),革命党人攻占广安等地,建大汉蜀北军政府,市境归其管辖。
中华民国元年(1912)至民国24年(1935)确搞财深缺诗山振着,四川军阀混战,市境先后为川、陕、黔各路军阀割据管辖谈。民国24年(1935)后,川政统一,市境归四川省第十行政督察区和第十一行政督百头真执盐计伤调察区,仍分属广安、岳池2县管辖。至中华民国38年(1即及型歌石顾哪息直949),市境分属致家湖晶果轴广安、岳池、合川3县管辖。
中华人民共改开某住宪演查似景和国成立之初,市境隶属沿袭不变。1952年,合川县庆合乡12个村成建制划归岳池县。至1978年,境域分属广安、岳池2县管辖。
1964年,华蓥山中段被国家选定为“三线建设”工业基地。1965—1978年,沿华蓥山中段西麓音若措字定北起禄市镇,南至溪口镇不足100平方千米的狭长地带,先后建起6个国有军工企业、2个省属军工企业及致一批原煤、水泥生产企业。至1978年初,此区域发展成为国家三线建设光学仪器、机械加工工业基地和川东北能源建材基地。为探索工农结合、城乡结合、厂社结合发展途经,促进错哪究干击正所植随精促区域经济社会发展,2025-08-07,中共南充地委向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革命委员会呈报《关于建立中共华蓥工农示范区委员会、华蓥工农示范区革命委员会的报告》。4月8日,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革命委员会批准筹建。6月1日,中共南充地委、南充地区行政公署成立华蓥工农示院范区筹建处。11月10日,菜盾经冲洲经中共四川省委和四克问什准坏请促候川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析广安县9个人民公社、岳池县7个人民公社和1个镇,听白控皮减求血胞也设立县级行政区——华蓥工农括绝喜花存教升贵示范区,成立中共华蓥工农示范区委员会和华蓥工农示范区革命委员会,隶属南充地区行政公署管辖,区委、区革委驻双河场。
2025-08-07,经国务院批准,改华蓥工农示范区为华云工农区,建制及行政区划不变。
2025-08-07,国务院批复撤销华云工农区,建立县级华蓥市,辖原华云工农区行政区域,归省政府认连已袁破位饭钢直管,委托南充地区额脱书精行政公署代管。市委新音建坏奏看什和基兴、市政府驻双河镇东记女永点助。
2025-08-07,华蓥市划归广安地区,由省政府直管,委托广安地区溶迫免杨微宗争行政公署代管。
1998年7磁依病测验针口马你明讲月3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广安地区,设立地级广安市,华蓥市建制、行政区划及驻地不变,由广安市政府代管。2005年,市委、市话顺德原政府驻双河街道办事处。[1]
折叠 编辑本段 行政区划
华圆称左罪蓥市1996年,华蓥市面积430平方千米,人口约33.8万人。辖10个镇:双河镇、禄市镇、永兴镇、溪口镇、天池镇、高兴镇、观音溪镇、样心发林条精六基封改庆华镇、明月镇、花记四哥打阳和镇。
2025-08-07,省政府(川府民政47号文件)批地道内乎争间印客复同意将明月镇的果子、铜堡、郑家咀、观音岩和土溪5个村所属行政区域成建制划归双河镇管辖。撤销双晚织影装步司白接河镇建制,所属行政区域实行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设置双河、华龙和古桥3个卷防导名街道办事处,为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
2005年,华蓥市辖3个街道就介香钢油慢值、9个镇、1个乡:双河街道、古桥街道、华龙街道、天池镇、禄市镇、永兴镇、明月镇、阳和镇、高兴镇、观音溪镇、溪口镇、庆华镇、瓦店乡。
2025-08-07,省政府(高副剂重矛要出固皇春斤川府民政33号)批复同意将瓦店乡更名为红岩乡。
现辖简沿景现五日3个街道、9个镇、1个校红乡:双河街道、古桥街道、华龙街道、天池镇、禄市镇、永兴镇、明月镇、阳和镇、高兴镇、观音溪镇、溪口镇、庆华镇、红岩乡。
折叠 编辑本段 地理环境
折叠 位置境域
华蓥市位于四川省东部,30°23′N,106°46′E,广安乡丰甚田照今等市境南部,在广安所有的区市县中,华蓥市距广安城区最近,从华蓥开车到广安市区,20分钟左右车程。东靠邻水县,北邻广安区、前锋区,西连岳池县,西她控图零南与重庆市合川区相邻。全市总面积466平方公里。
折叠 地形地貌
华蓥市地处四川盆地川东平行岭谷区的华蓥山中段西缘,渠江东岸,市内海拔在206.7-1704.1米之间,高登山为最高点,最低点在庆华镇中间房村。剂父孙家怀握盐谓测襄渝铁路沿华蓥山脚纵贯南北,将华蓥市自然分为大致相等的东西两大部分,东西两部分的地形地貌有着明显差异。西部低丘广布,地势偏低,多为丘陵劳后批当刘放考卫活,又以低丘为主,深丘较少,其间散布着一些平坝、台地,多紫色土,土壤肥事亲被均础沃,灌溉便利,是主要的农耕区。东部山地为主,地势较高早盾传年。东南部是华蓥山中段的西翼部分,大部分是低山,只在海类死主笑处讲毫和轻杆拔超过1000米的华蓥山背脊一带,出现中山地貌,如仰天窝、尖山子、溪口宝鼎度过多千积头异庆友往且、三百梯等。东部既海斯队袁皮阳是山区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突出混,有成片的石林和众多溶洞,如今帮宜临千客包强聚瓦店的石林、溪口的仙鹤洞罗严限等。
折叠 气候环境
华蓥市地处四川省盆地东缘,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具有春旱、夏热、秋凉、冬暖,雨量丰沛、四季分明、日照尚足的气候特点。春季回暖快,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不稳定,有时形成寒潮天气(俗称倒春寒);夏长雨多,热量充足,时有伏旱发生;秋凉降温快,细雨绵绵。夏秋暴雨多,常形成洪涝,甚至酿成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受山势和强冷空气影响,华蓥市夏季还会形成冰雹等恶劣天气。冬暖雨少,冰雪少见(除海拔800米以上山区)。受地形影响,冬季多雾。
折叠 编辑本段 自然资源
折叠 矿产资源
市内探明具有一定储量的矿产有煤、硫、石灰石、石膏矿、石英砂等,主要矿产资源可概括为“一黑一白”,黑为煤,白为石灰石,具有很大的开采价值。煤的远景储量达2.92亿吨,占华蓥山煤总储量的50%以上,可供开采200多年。华蓥山的煤具有含硫高、焦油重、埋藏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多溶洞水、瓦斯等特点。石灰石是生产水泥的重要原料。我市石灰石分布广,储量大,达10.65亿吨,品位高,裸露多,剥离量小,露天开采极为方便,为全国著名优质矿。目前华蓥市矿产资源仅煤、石灰石利用较多,矿产资源还有很大开发潜力。今后还可继续开发建材新品种,形成系列:发展碳酸化工、煤化工等化工企业,提高矿产利用率。
折叠 野生动物资源
蓥山森林中野生动物繁多,有云豹、穿山甲、白鹭、相思鸟、红腹锦鸡等野生动物400余种。有白鹤、长腿秧鸡、雀鹰、锦鸡、鹰鹃、领角鸮、斑啄木鸟、翠鸟、穿山甲、大灵猫、小灵猫、金钱豹、水獭等34种国家级保护动物。
折叠 森林资源
华蓥市森林资源丰富。植被类型多样: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针叶林,针叶混交林,竹林,灌丛及人工植被。以针叶林为主,其次是竹林和阔叶林,以马尾松、杉木、柏木、湿地松、柳杉等树种组成的针叶林占全市森林面积的96.9%,成为华蓥市典型的地带性植被。物种资源丰富:据统计,华蓥市有乔木、灌木63科174种,草本植物69科1061种,其中有野生药用植物750余种,有杜仲、天麻、首乌等珍贵药材100余种。水杉、鹅掌揪、杜种、紫茎、红椿、银杏等属省级、国家级保护的珍稀植物,有桑、桃、李、杏、梨、柑桔、樱桃、板栗、厚朴、茶、漆树、花椒等经济树种。华蓥市现有森林65.2万亩,覆盖率达41.7%。由于受地形、地貌、气候、土壤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植被主要分布于襄渝铁路以东的低、中山区。马尾松主要分布于海拔在400~800米之间的山脚及山腰地带;杉木、麻栎、青杠等树种多在低山、丘陵零星分布;白夹竹多成片分布于海拔在650~1100米之间的山腰、山顶地区,形成竹海,以天池、双河、阳和三镇最多。
折叠 水资源
华蓥市降水多,水资源丰富。“1江4河”多年平均径流总量达240亿立方米。隐河、溶洞、地下水等储量达1.2亿立方米。全市水能蕴藏量1.33亿千瓦,丰富的水资源为农业灌溉、发电、养殖提供了方便。
折叠 地热资源
华蓥市地热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分布广、储量大、埋藏深、封闭好等特点,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地热的开采方式主要是开采地下热矿水,地下热矿水含有诸多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达到了医疗热矿水的国家标准,是一种难得的医疗沐浴热矿水。[2]
折叠 编辑本段 区域人口
2017年年末户籍人口360036人,其中:城镇人口119202人,乡村人口240834人;总人口中男性186603人,女性173433人。按年龄阶段分:18岁以下70103人,18-35岁88068人,35-60岁134620人,60岁以上67245人。
全年出生人口4519人,人口出生率12.51‰;死亡人口4352人,人口死亡率12.05‰;人口自然增长率0.46‰。
年末常住人口28.2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69万人,乡村人口14.55万人,城镇化率48.5%,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折叠 编辑本段 区域政治
折叠 编辑本段 区域经济
折叠 综合概述
201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471849万元,同比增长(以下简称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9368万元,增长3.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69464万元,增长7.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83017万元,增长10.2%。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6%、53.7%和42.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2027元,增长8.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8.35:65.39:26.26调整为8.11:59.07:32.82。
全年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885938万元,增长8.2%,占经济总量的60.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61.3%,拉动GDP增长5.0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9239万元,增长4.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41311万元,增长7.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15388万元,增长9.8%。
全年地方公共财政收入73709万元,增长11.2%;其中税收收入42741万元,增长13.2%;非税收收入30968万元,增长8.5%。地方公共财政支出239577万元,下降3.6%。
折叠 第一产业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09087万元,增长3.4%。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1893公顷,与上年同期比增长0.4%;蔬菜播种面积5379公顷,增长1.1%。
全年粮食总产量104740吨,增长0.4%。其中:大春粮食产量89341吨,增长0.5%;小春粮食产量15399吨,与上年持平。油料产量2358吨,增长0.4%;蔬菜产量140188吨,增长1.6%。
全年出栏生猪364479头,下降5.2%;出栏牛3605头,下降0.4%;出栏羊37802只,下降0.5%;出栏家禽2088153只,下降4.8%;出栏兔1563685只,下降8.7%。禽蛋产量3280吨,下降4.1%。全市肉类总产量31452吨,下降4.8%。
折叠 第二产业
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716415万元,增长7.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5.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0.0%。
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户,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125户。实现工业总产值4144497万元,增长17.0%,其中:煤炭(含洗煤)行业实现产值358070万元,下降5.1%;建材行业实现产值637436万元,增长6.4%;机械加工行业实现产值837229万元,增长3.4%;电子信息行业实现产值1907732万元,增长42.4%。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48085万元,增长5.3%;实现利税总额342098万元,增长17.9%;盈亏相抵后实现净利润260885万元,增长28.4%。其中,市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84221万元,增长3.6%;实现利税总额337142万元,增长17.7%;实现净利润235903万元,增长9.3%。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55718万元,增长7.0%。年末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22个。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572626万元,增长15.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42.6万平方米,下降8.7%,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51.9万平方米,增长18.8%。
折叠 第三产业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47548万元,下降43.9%。商品房施工面积67.4万平方米,下降29.4%。商品房销售面积27.3万平方米,增长13.5%。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8036万元,增长13.7%。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99190万元,增长14.1%;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98846万元,增长12.4%。按行业分,批发业实现零售总额37738万元,增长13.9%;零售业实现零售总额282323万元,增长13.7%;住宿业实现零售总额38901万元,增长13.6%;餐饮业实现零售总额39075万元,增长13.5%。
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60.3亿元,接待国内游客684.4万人次。
全年邮电主营业务收入完成10165万元。其中,邮政主营业务收入完成5165万元,电信主营业务收入完成5000万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2589户,移动电话用户数292014户,国际互联网用户75423户。
折叠 编辑本段 社会事业
折叠 人民生活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49元,增长8.8%。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09元,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04元,增长9.2%。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574元,增长8.4%。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335元,增长9.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526元,增长7.5%。
折叠 社会保障
全年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21万人,其中: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0.89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3.03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9.29万人。新增城镇就业人数522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31%。
年末全市共有公办养老机构14所,床位975张,民办养老机构7所,床位950张,日间照料中心38个,社会福利救助中心1个,救助管理站1个。年末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732人,保障标准470元/人.月;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6339人,保障标准300元/人.月。全年特困人员集中供养646人,分散供养1223人,救助各类流浪乞讨人员482人次。累计医疗救助3.3万人次,发放救助金1800万元。
折叠 教育事业
2017年末共有成建制公办学校42所,其中:教师进修校1所、普通高中2所、职教中心1所、单设初中9所、单设小学14所(辖村小2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9所、幼儿园6所。在编专任教师2645人,特岗教师52人。
全年普通高中招生1930人,在校生5925人,毕业生2286人。初中招生3232人,在校生10117人,毕业生3465人。普通小学招生3654人,在校生22960人,毕业生3379人。特殊教育招生11人,在校生31人,毕业生2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11002人。普通本科上线1024人,上线率39.8%;重点本科上线243人,上线率9.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9.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0.5%。
校名 | 简述 | 校址 | 图片 |
---|---|---|---|
四川省华蓥市第一中学 | 华蓥一中,前身是四川省华蓥市溪口中学,始建于1958年,是华蓥市创办最早的高中。2006年学校更名为"四川省华蓥市第一中学"。2007年1月,学校整体迁入华蓥市双河街道杜家坪。新校投资4300万余元,学校于2007年8月通过验收,升格为广安市示范性普通高中。 | 华蓥市广华大道一段与新华大道交汇处 | ![]() |
四川省华蓥中学 | ?华蓥中学成立于1980年,1981年开始招生,1981年仅3个高中班、100多名学生、10多名教职工;占地24.5亩,教学楼、办公楼各1幢,共计5000余平方米。经过三次大规模扩容,学校面积翻了三番,现占地180亩,建筑面积近60000平方米,活动场地20000平方米,高中教学班70余个。 | 华蓥市育才路30号 | ![]() |
折叠 文化事业
2017年组织文化惠民扶贫“五下乡”活动25场;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暨“周明川先进事迹”文艺巡演14场。组织开展“幸福花开华蓥山”—华蓥市2017年迎新春文艺演出;“中国梦.蓥山美”2017年华蓥市第二届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文艺汇演;第三届农民文艺汇演;举办了华蓥市第八届中老年人集体舞比赛。选送歌曲《爱上华蓥你就来》、《一吻千年》荣获四川省第三届民歌大赛优秀奖。
2017年出版文艺刊物《红杜鹃》共4期,发行3000余册。创作小品《灵魂闪耀》《桃花开了》;音诗画《平凡?奉献?丰碑》;歌曲《忠魂》《向幸福出发》《叫一声的我老乡》等;舞蹈《春江花月夜》《吉祥2017》《老两口的菜地》《扶贫小唱》、《春到华蓥唱扶贫》等诗歌、散文、小说300余件;书法作品200余幅;美术作品150余幅;摄影作品300余幅。
折叠 医疗卫生
2017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91个,床位数1644张;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102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生510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3.53万人,其中: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24.54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8.99万人。
折叠 体育事业
2017年全市建成9个贫困村的文化惠民扶贫项目,完成6个农民健身工程,城北体育公园投入使用,体育场馆免费开放。举办了市级机关职工篮球赛、2017广安国际红色马拉松赛?华蓥市分站活动、机关职工羽毛球联赛、华蓥市2017年中小学生运动会等系列体育活动。参加四川省青少年锦标赛获得5金6银4铜优异成绩,参加广安市第五届运动会获得各类奖牌26枚。[4]
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文化
折叠 民俗文化
华蓥民俗文化按社会风土分类,大致可分为:一、民间习俗,如生产习俗(忌戊:即忌戊日、栽秧、薅秧、尝新、建房择吉日)、交易习俗、生活习俗(服饰、饮食、居住、行旅等)、礼仪习俗(婚嫁、丧葬、祭祀、庆贺等)节日习俗、忌讳与迷信等。二、宗族家庭(姓氏、家庭、宗族等)。三、宗教信仰文化。四、社会风尚。五、方言(语音、华蓥方言、土音土语、俗语、俚语等)。按文化范围分类,大致可分为:一、社会民俗文化(家庭、亲族、村镇、社会结构、生活礼仪等)。二、物质民俗文化(生产、交换、交通、服饰、饮食、居住等)。三、精神民俗文化(宗教信仰、各种禁忌、伦理道德、民间传学、游艺、民间竞技等)。
华蓥民俗文化异彩纷呈,先后被四川省、广安市、华蓥市评为“非遗”的就有29个。申报并获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婚嫁歌》、《华蓥滑杆抬幺妹》、《华蓥山宝鼎庙会》;申报并获批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安丙丞相的传说》、《云童舞》、《婚嫁歌》、《华蓥滑杆抬幺妹》、《宝鼎庙会》、《石匠号子》、《华蓥(天池)彩蚌壳》、《华蓥山石刻艺术》、《四个大字》;申报并获批华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安丙丞相的传说》、《云童舞》、《婚嫁歌》、《华蓥滑杆抬幺妹》、《宝鼎庙会》、《石匠号子》、《天池彩蚌壳》、《华蓥山石刻艺术》、《车车灯》、《连响》、《高脚狮子》、《紫金钟传说》、《茶馆小调》、《双枪老太婆的传说》、《唐家河坝操扁挂》、《仙女洞传说》、《褒先寺的传说》等。
《婚嫁歌》是华蓥山区嫁女时“坐歌堂”民俗上传唱的歌曲。“坐歌堂”是千百年来流传在华蓥山区的一种民俗活动:每逢新姐儿(准新娘)出嫁前夜,亲朋好友们便聚集一堂,用歌声祝贺新娘出嫁,用歌声代为新娘抒发离别娘家的依恋之情,用歌声歌颂生活;媒人用歌声夸赞婆家的殷实,伴娘用歌声代新娘向父母、兄长讨取“压箱”等。歌堂往往设置在新姐儿家的堂屋正中,里面搁一张或两张四方木桌,桌上摆满干果等食物,古风淳朴,民俗气息浓郁。
“坐歌堂”历史源远流长,相传隋唐时期兴起。《华蓥市志》详细记载了川东地区“坐歌堂”风俗活动:“嫁女前夕,具酒馔,集妇女唱歌。歌阙,母女及村姑伯姨,相而泣,循叠相继,达曙乃止。”随着时间的推移,具有川东特色并具有一套完整程序的婚嫁礼俗“坐歌堂”也逐步形成。
“媒人是条好吃狗,这家吃来那家走。男家吃人大腊肉,女家又饮高粱酒。”由于“坐歌堂”所唱的《婚嫁歌》都是类似于此的结构简单、语言通俗、幽默风趣、上口易记的歌曲,广受群众喜爱。2006年,华蓥市政府拨专款10万元,收集创作了“坐歌堂”节目,文化部门还把“坐歌堂”这一民俗按原生态的形式搬上舞台,多次在当地及广安市演出。2007年3月,“婚嫁歌”(坐歌堂)上了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近年来,华蓥每年都要拨专款用于发掘、抢救、保护“坐歌堂”等传统民俗项目。
滑竿抬幺妹《华蓥滑杆抬幺妹》,这是一年一度的“华蓥幺妹节”上的主要民俗活动。“华蓥幺妹天下靓,川东壮汉争睹芳;滑竿抬她上山来,伴君共度好时光……”这首流传在华蓥山区的“滑竿抬幺妹”歌谣,直言快语,真实感人。
“滑竿抬幺妹”,是华蓥山区人民的传统习俗,已有1250多年历史。早在唐代,在每年六月观音菩萨得道日子前后,华蓥山区都要举行“滑竿抬幺妹”比赛,年轻的汉子将漂亮的幺妹抬上华蓥山,拜佛观景,汉子与幺妹相中后,就结为秦晋之缘,白头到老。
华蓥山滑竿抬幺妹具有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内涵。滑竿由两根韧性极强的斑竹,配以凉椅捆扎而成;幺妹经过梳妆打扮,一般头饰美观,身着漂亮衣服,手持绢花,脚穿花鞋,娇美动人;轿夫经过一定技巧的打扮,一般是毛巾裹头、身着布褂,下穿九分裤,脚穿草鞋,年轻气壮。幺妹:是农耕(林牧)文明背景下对农家未出嫁小妹的称谓。滑竿抬幺妹就是轿夫(抬脚)一前一后,幺妹坐于椅中,自撑油纸伞遮阳,轻颠漫颤自在行走。其程序通过上滑竿,起滑竿,颠试滑竿,各种路途状况号子呼应提示,途中风趣逗乐以及下滑竿等环节的细化,形成为完整的行为范式和文化情味。随着竞技活动比赛的兴起,这个活动逐渐有了竞技、表演、展示、欣赏等成分,形成为一定历史时期特有的民俗文化形态。
《华蓥山宝鼎庙会》,亦称华蓥山香会,每年均要举办,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据《清·华银山(今华蓥山)志》载:唐至德二载(公元757年),宝鼎山下寺庙如春笋般建立,山下四周至宝鼎,沿途大小寺庙,多达49处,历朝历代,香火不断,延续千余年,至清中期达到鼎盛。每年农历六月十九为观音得道之日,山下各地善男信女为了还愿,在神首、香头的带领下,成群结队,敲锣打鼓,上宝鼎上香还愿,祈求吉祥,形成了声势浩大、闻名天下的华蓥山宝鼎香会。
华蓥山宝鼎香会,起自佛教,却源于民间。它历时千年,规模宏大。它是普通民众的民间信仰表现形式,表现出民众祈盼吉祥和谐,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善良愿望,展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场景。它是研究川东社会风貌,人文风俗及佛教文化、民俗文化、民间技艺、民间文艺的珍贵教科书。
云童舞“云童舞”:是华蓥山特有的民间文艺。每年农历六月初一至十九这段时间,成百上千的香客队伍,带着祭祀礼品,浩浩荡荡,锣鼓喧天,跋涉几十里、上百里山路到宝鼎朝拜,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云童舞是这个队伍的开道仪式,1956年,华蓥民间老艺人创新《云童舞》参加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荣获了全国优秀民间舞蹈奖。其表演人数至少四人,多则不限,但必须成对,表演时一般无音乐,唯有锣鼓伴奏。
“抬架香”:是华蓥山特有的宗教活动。庙会时,将祭祀礼品用木架或竹架抬着上山,敬佛上香。华蓥山宝鼎庙会已被公布为四川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华蓥彩蚌壳》,又称“蚌壳舞”,流传于华蓥市天池、禄市、永兴、明月、双河、阳和等乡镇一带,主要发祥地在天池镇,它是独具华蓥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
《华蓥蚌壳舞》的历史源远流长,在渠江、嘉陵江两岸乡场上都有《蚌壳舞》的表演。《华蓥蚌壳舞》是天池地区高山湖泊的农耕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它是在历史演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独特民间舞蹈,它能从多侧面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是极具研究价值的传统民俗文化载体,也是了解、研究川东地区风土人情、历史沿革、伦理道德、价值观念、表演艺术、民间音乐不可或缺的依据。据传,自隋朝至今,一千四百多年来,华蓥山地区的城镇乡村每逢年过节或举办祈祷求雨、婚嫁贺寿、喜庆丰收等活动时,都会请来民间艺人跳《蚌壳舞》,彩蚌舞常与龙灯、狮子、彩莲船等民间歌舞同时表演,相映成趣,增添欢乐喜庆的氛围。天长日久,《蚌壳舞》不断演变、发展,已成为华蓥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并流传至华蓥山麓及渠江两岸。
华蓥“蚌壳舞”的由来,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一位小伙子在天池湖网住了一只硕大的蚌壳。蚌壳里面不仅有闪闪发光的珍珠,还有一绝色女子。经不住诱惑的小伙子,在与美女嬉戏缠绵时,被化为美女的蚌精拖入湖内,丢掉了性命。此后,小伙子怨气不散,化为白鹤,与蚌壳为敌,常年在湖边守候,追逐啄食蚌壳。后来,华蓥人便将白鹤啄食蚌壳的画面与传说结合起来,创作了反映仙鹤与蚌精嬉戏的民间舞蹈“蚌壳舞”。
华蓥“蚌壳舞”的表演形式简单。两人一组,一人饰“蚌精”,一人饰“白鹤”。“蚌精”神态含羞撒娇,动态为挑逗、躲避,“白鹤”则紧随,神态喜恼嗔怒,动态为追逐、避让。这种一内一外、一动一静,表演随意却生动活泼的民间舞蹈,极受群众喜爱。2010年,华蓥“蚌壳舞”被列为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华蓥山石匠号子》,喊出大山汉子的千年情感。华蓥山高、石多、石头坚硬,石匠很多。安丙家族墓群因其石刻雕刻细腻圆润、线条流畅,形象逼真,超过了同时代的大足石刻而闻名全国,被列为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可见,华蓥的石匠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历史上,在今华蓥市的双河、永兴、明月、阳和、观音溪、庆华等地,曾拥有多处大型采石场。采石场大都远离集镇,地处偏僻,开采石匠难免孤独、寂寞;开山采石,钢仵撬石、抬工运石都是繁重的体力活。所谓“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华蓥石匠号子因其繁重艰苦的劳动而产生,因优美动听、打诨诙谐而世代流传。华蓥石匠号子是石匠们繁重劳动时真情流露,反映了石匠们在社会生活中的真实感受,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处于社会低层人的精神面貌。华蓥石匠号子是石匠们在劳动中为协调动作而唱的极为原生态的歌谣,大多在集体劳动时使用。华蓥石匠号子曲调简单,节奏自由明朗、富于山歌野味;歌词一般为七言、四言,少有散板,讲究韵律,有板有眼,朗朗上口。华蓥石匠号子一般分大锤号子(开山号子)、撬石号子、抬石号子。打大锤一般是由两个人交替进行的劳动,要求各自唱一歌打一锤,表现形式为对唱,唱时为预令。唱完时举锤,落锤到锲子上时呼“嘿”,结束一锤劳动,然后由另一人接唱号子,重复劳动动作。大锤号子高亢悠扬,激荡人心。撬石号子节奏明快,它采用一领众合的表现形式,领唱为预令(集蓄力量)合唱为动号(一齐发力)。一领众合,交替进行。抬石号子一般只有明快的节奏而无曲调,讲究音韵。华蓥石匠号子的歌词内容十分丰富,表现力极强,例如:“大锤一把,八大金刚。锲子二排,钻山凤凰。弯尺一把,四角四方,铁撬两根,像对鸳鸯。”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生动地描绘出大锤、锲子、撬棍、弯尺各自的作用;“太阳落坡坡背黄,情妹出来收衣裳。衣裳搭到手挽上,手把竹杆望情郎。”寥寥四句号子,细腻而传神地描绘出了夕阳下一位村姑痴情守望情人的动人景象,表现出石匠们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和向往;“岩上大嫂下坡来,黄泥裹着绣花鞋。”通过两句极为形象的比喻,描绘开山的石头滚下山坡的情景;“年青气力不用够,等到老来把气呕。”预示着人生的激励和警示。
华蓥石匠号子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石匠们用口中呼唱的号子,表达了他们在所处的时代里对生活的态度,对社会的认识,对人生的感悟,对情爱的向往和追求。因此,它不仅是音乐创作的好泉源,而且也是民俗学、社会学研究的好资料、教科书。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开山采石、分料大都使用电锯,不用大锤等工具了。大部分连现代建筑基本上不再使用石料,而直接用混凝土代替了原始的采石场,只能偏僻乡村偶有所见,高亢振奋的华蓥石匠号子也只能偶有闻,难觅踪影。[5]
折叠 名优特产
广安蜜梨
广安蜜梨广安蜜梨,生长在四川广安华蓥山海拔600-1000米的云雾之中,是用全国三大天池之一的华蓥山天池之水浇灌培育而成的优质早熟蜜梨,果肉洁白、肉质细嫩、松脆、汁特多。经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达国家绿色食品A级标准。
广安蜜梨,是四川欧阳晓玲农业依托四川省农科院园艺所和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生态工程研究所的技术支撑,经过5年的精心培育而成。三大技术国内领先:SOD生物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棚架滴灌栽培技术。SOD生物技术体内催化氧自由基发生歧化反应最重要的细胞保卫酶,能清除氧自由基的毒害,促进组织细胞生长和代谢;医学界称“SOD”为氧自由基的唯一清除剂,特别对抗疲劳,抗衰老,增强人体免疫力作用显著。
机绣
机绣作品机绣是用缝纫机操作,以代替手工的一种刺绣品,迄今已有近五十年历史。解放后,机绣工艺发展迅速,北京、山东、江苏、湖南、广东、黑龙江和上海等地,普遍发展了机绣行业。品种有台布、枕套、床罩、靠垫和被单等。六十年代又成功地移植了国画人物、山水等作品;并试制成机绣双面绣,艺术效果几乎和手工刺绣双面绣一样,为机绣工艺开辟了新路。在技艺方面,除了原来的打子绣、包梗绣、挖绣、仿手绣、包针绣、长针绣、拉毛绣等外,还创造了大打手绣、包线绣、破针烫、鱼针破绣等新针法。机绣产品具有实用性强,花色品种多,针法多变,图案新颖,色彩丰富等特色。另外,机绣生产速度快,自动刺绣机每分钟能绣制110针次,所以成本较低,价格便宜。品种分日用品和欣赏品两大类,以日用品为主,有枕套、台布、床单、床罩、窗帘、沙发套、绣衣、靠垫、头巾、披肩、领带、手帕、书签、缝纫机套、电视机套等。产品的面料也因品种而不同,枕套、台布、床单等采用的确凉、特丽纶,便于洗涤;手帕、领带等采用丝绸,高贵而文雅;缝纫机套、电视机套多采用平绒、丝绒等,以便防尘。此外,所用面料还有棉布、卡其、亚麻布等。各种质地、厚薄的面料都适宜于机器绣制。机绣的针法也很多,主要有基础针法、花色针法、特殊针法三大类,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手工丝线刺绣针法的特色,而且还吸收了花边中扣眼、抽丝、雕绣等针法以及补花的特长。有的机绣还辅以印花、喷花等工艺,既省工,又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活性炭摆盘
邓小平铜像活性炭摆盘活性炭的作用一:用于液相吸附类活性炭、自来水、工业用水、电镀废水、纯净水、饮料、食品、医药用水净化及电子超纯水制备,蔗糖、木糖、味精、药品、柠檬酸、化工产品、食品添加剂的脱色、精制和去杂质纯化过滤、油脂、油品、汽油、柴油的脱色、除杂、除味、酒类及饮料的净化、除臭、除杂、精细化工、医药化工、生物制药过程产品提纯、精制、脱色、过滤,环保工程废水、生活废水净化、脱色、脱臭、降COD。
活性炭的作用二:用于气相吸附类活性碳?苯、甲苯、二甲苯、丙酮、油气、CS2等有机溶剂吸附与回收,香烟过滤嘴、装修除味、室内空气净化(甲醛,苯等的去除),工业用气的净化(如CO2、N2等)、石化行业生产、天然气净化、脱硫、除臭、废气的治理、生化、油漆工业、地下场所、皮革工厂、动物饲养场所的空气净化、脱臭,烟道气的臭气吸附、硫化物吸附,汞蒸汽的去除,降低戴奥辛的生成。
活性炭的作用三:用于高要求领域活性碳、催化剂及催化剂载体(钯、钌、铑、铂),贵重金属回收及黄金提取,血液净化、汽车炭罐、高性能燃料电池、双电层超级电容器铝合金浇铸机、锂电池负极材料、贮能材料、军事、航天等高要求领域。
活性炭的作用四:主要是用于吸附有害气体、滤去不溶性、吸附一些可溶性.活性炭组成成分主要是利用木炭、各种果壳和优质煤等作为原料,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对原料进行破碎、过筛、催化剂活化、漂洗、烘干和筛选等一系列工序加工制造而成。第一次世界活性炭的作用是用于制造防毒面具,后来活性炭的作用主要是用于自来水厂用活性炭脱臭。活性炭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糖的脱色、军用防毒面具、香烟过滤嘴、空气净化器、自来水厂水处理、饮用水净化、解毒、醒酒、治理放射元素污染、降低土壤中残留农药、调理土壤性能、治理室内甲醛、蔬菜保鲜等等。
折叠 编辑本段 风景名胜
折叠 华蓥山旅游区
奇峰怪石华蓥山旅游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广安华蓥市境内,以苍翠茂密的山林为环境基调,以国内最大的古生物化石群为衬托,以秀丽的喀斯特石林、溶洞为典型的景观代表,集秀峰怪石、天坑溶洞、瀑布彩池、暗河索桥、茂林修竹、华蓥山游击队(双枪老太婆)活动遗迹于一体。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其景观特点可集中概括为“峰奇、石怪、山绿、谷幽”。建有华蓥山游击队纪念馆、华蓥山地质博物馆和西南最大的伟人名人蜡像馆。生态地质旅游、情山文化、佛教文化、红色文化与绚丽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并呈现出“春绿、夏荫、秋红、冬雪”的四季变化。华蓥山旅游区有独特罕见的喀斯特构造岩溶景观。景观以地势高峻、山势陡峭、雄奇俊秀为特点,可谓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以“一吻千年”、“夫妻石”、“妙笔生花”为代表。
华蓥山天池华蓥山天池:为华蓥山脉唯一的高山喀斯特天然湖泊,与长白山天池、天山天池并称全国三大天池,水域面积3800余亩,为三大天池之首。景区湖光山色,四面高山环绕、湖映蓝天、美景如画。
嫦娥镜湖:岩溶喀斯特湖泊,碳酸岩溶蚀、崩塌作用,形成串珠状的洼地,底部被填充,积水,再经人工改造后形成现在的湖泊,外围长度550米,水最深的地方达5米。湖中有岛,岛上有亭,湖水水明如镜,微风吹过,波光粼粼,别有一番情趣。
千佛云游:形态各异的石柱顺山脊错落有致地排列,石柱为灰白色,如同僧人的僧袍色泽,若隐若现在竹林和树丛中,似一群云游四海的佛祖漫步论道,故称千佛云游。传说高登法师曾经在高登古刹里讲经,引来了天上无数的众仙前来听经,听完之后停留此地,久久不愿离开。
猪牛相:石灰岩经长期的风化、溶蚀所形成的象形山石景观。从左侧看,牛角前顶,似一头狂奔的公牛,右侧看似一条憨态可掬的小猪,翘着短短的猪尾巴,惹人无限怜爱。
高登峰日出高登峰:是华蓥山主峰,海拔1704.1米,是华蓥山脉的最高峰;高登峰上的高登寺始建于唐至德元年(公元756年)。高登峰风光优美,既有悠久深邃的佛教文化,又有令人称奇的“四绝”(日出、佛光、云海、圣灯)等自然风光,令人神往。
华蓥山崖:山崖是由断裂形成的陡崖,是典型的地质构造遗迹。因构造断裂运动,引起岩层断裂并发生上下错动,一部分位置下降,另一部分相对上升,经过长期的风化、崩塌作用,其断层面发育成陡崖。成景岩石为茅口组白云质灰岩,故呈白色。陡崖如同刀削斧砍一般,崖壁森森,让人望而胆寒!
石林景区:世界罕见的喀斯特早期发育奇观。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川省级旅游度假区、四川十大消夏避暑度假区,是双枪老太婆、江姐等红岩英烈战斗地。景区呈现出“春绿、夏荫、秋红、冬雪”的四季变化,是观光旅游、消夏避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折叠 宝鼎风景区
光明寺位于广安华蓥市溪口镇。从广(安)渝(重庆)高速公路到华蓥市,经广溪路可达。距广安市区40公里。是全国八大佛教圣地之一,是山岳型自然风景区和宗教礼仪建筑群。宝鼎始建于唐代,盛于清咸丰年间。
宝鼎最高海拔1590米,先后兴建了光明寺、黄龙寺、南宗堂、观音寺等百余座寺庙,以其悠久丰厚的佛教文化闻名天下,享有“西朝峨嵋,东朝宝鼎”之美誉。传说普贤大师得道于此。景区有蔚为壮观的“四绝八景”(四绝为日出、佛光、云海、圣灯,八景为华蓥积雪、宝鼎连云、三花异树、九字灵泉、渠江落照、石镜斜阳、华严古洞、玉壁浮光)。唐至德二年(757),乡民捐资建成“瑞峰禅寺”、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更名为“光明寺”。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共建庙宇38座。每年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相传分别为菩萨出生、出家、成道日),数以万计的香客抬着架香,跳着云童舞前来朝山拜佛。后多数寺庙在文革中被毁。在20世纪80至90年代,景区先后恢复建成了黄龙寺、光明寺等寺庙,开辟了仙鹤洞、千佛坪小石林、五岔沟峡谷、玛琉岩瀑布等景点。主要景观有仙鹤洞、神仙洞、白骨洞、千佛坪小石林、五岔沟峡谷、玛琉岩瀑布、五彩池、欢喜坪、舍身岩、光明寺、黄龙寺、伏虎寺、南宗堂、祝圣堂、龙泉寺等70多个。主要特产有华蓥山银针茶、薇菜、蕨菜、竹笋、香菇、方竹笋、山药等。
折叠 皛然山白崖
皛然山皛然山位于广安华蓥市境内,地处华蓥山高登山西部峰脉外第二峰脊,平均海拔约为527米,因地形有皛然山、宣盆坝等大小不等的三个山坝组成,因此人们习惯称之为皛然山;其东部高耸的山岩晶莹亮丽,在南宋宋贞宗时期被赐名为皛然山,其下山坝因此得名为皛然山。
皛然山位于华蓥市双河街道招勋村,距市区3公里,交通十分便捷。景区不但有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还有璀璨瑰丽的人文景观,汇聚宝贵的革命英烈史迹、深厚的南宋文化,令人叹为观止,心驰神往。
景区人文景观独特,位居地曾是"华蓥山游击队"和"双枪老太婆"的主要活动区域。这里有新华造纸厂遗址,地下党员在此曾生产过大量的《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用纸,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宣传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今,作为历史见证的泡料池、碾盘、煮麻窑等依然存在。